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关注 > 正文

上海:打通进口断点堵点,赋能企业创新加速跑

2023-08-30 07:22:57 文汇报

8月1日,新修订的《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方案》2.0版实施,相比两年前的1.0版有了不少优化,不仅缩短了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认定周期,而且增加了快速认定机制,每一条政策举措都回应了生物医药企业的具体诉求。

不少企业在业务创新发展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进口贸易新问题,用现有政策法规求解新需求可能遭遇“此路不通”的窘境。那么,政府部门能否沉下心倾听企业诉求,通过政策和制度创新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从而打通阻碍发展的断点、堵点,赋予企业创新增长点?今年以来,上海出台或升级多项政策措施,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便利。


【资料图】

回应企业共性诉求,进口试点方案持续升级

《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方案》的制定,缘起于生物医药企业的一个共性诉求。

近年来,创新药研发成为一个新的风口,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在上海加码投资的时候,也遇到了新的问题:新药研发过程中,往往会使用一些进口物品作为药物研发的对照品,以便完成药物临床前相关实验和研究项目。在这些进口物品中,有一部分物品在境外未上市,但又涉及《进口药品通关单》监管,进口之路由此受阻。

药明康德供应链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就碰到了这件“烦心事”。原先,企业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已注册药品代替目标对照品,但项目设计、研发方向、材料选择都会因此受限。“我们的研发部门一直希望可以进口一款红霉素衍生物,作为新药研发的抑制剂,但不知道如何打开进口的通道。”

外资企业徕博科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其在上海的研发公司希望进口美登素、美登素溶液等生物碱化合物,用于研发流程。企业的需求很迫切,如果无法及时获取这些研发用物品,相应的药物研发项目就会受到影响。

研发用物品进口,涉及商务委、药监局、科委、海关等多个政府部门,如何疏通这条链路?企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相关诉求告知市商务委。市商务委迅速联合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厘清堵点,抓紧研究形成《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方案》并于2021年6月30日正式对外发布,在全国率先建立市、区两级协同的生物医药企业进口研发用物品“白名单”认定机制,对于纳入“白名单”企业的进口研发用物品可免予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

去年3月11日,药明康德一批用于新药研发的红霉素衍生物在浦东机场海关申报进口,成为上海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试点启动后进口的首批研发用物品。截至今年7月底,本市已公布3批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

而8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方案》2.0版,则由“走得通”向“走得快”进阶。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企业反馈,新版“白名单”认定周期由过去“半年一次”调整为“每月一次”,更加匹配企业承接研发项目周期。

解决企业突发难题,还要“举一反三”写进政策

再制造产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快速蓬勃发展态势,但过程中也出现了新问题:过去在实际操作中,再制造产品被认定为旧件,因此受到政策制约,导致国外再制造原料件进口“此路不通”。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其中第一条就是“支持试点地区开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这一试点政策让沃尔沃建筑设备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董事詹旭喜上眉梢。原来,沃尔沃在上海有一家亚太区唯一的再制造中心,有不少进口需求。“我们已在瑞典工厂下了再制造发动机产品进口‘首单’,预计9月就能顺利报关入境。”

在已经或者需要打通的进口贸易断点、堵点中,有一些是行业动态变化过程中碰到的新趋势、新现象,新的政策创新性打开再制造产业、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等领域“进门”口子,体现出上海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探索。而另一些则是企业在运行中的突发难题,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则体现出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

2021年9月,国家六部委下达通知,γ-丁内酯需要按照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进行管理,在进口、销售等环节需要办理进口许可证。这让上海某芯片制造龙头企业犯了难——γ-丁内酯是制造光刻胶原料里的一种化学材料,但它很“娇气”,不仅保质期只有3至6个月,而且需要低温冷藏。如果采用“一单一证”进口许可证申请模式,无法满足企业的时效需求。

接到企业相关诉求之后,市商务委立刻与商务部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得到“一次批复,一年内多批次进口”批复许可,帮助企业解决了难题。但市商务委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继续推动《上海市促进外贸稳规模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于今年4月出台。其中第17条“便利外贸许可证件办理”明确提出,“支持合规制度运行良好的企业对特定两用物项申请通用许可,实现一次办理、一年内多批次进出口”。此举意味着,这一做法已被固化下来,可赋能更多企业。

据悉,今年以来,《上海市促进外贸稳规模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上海市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若干措施》《上海口岸2023年深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改革若干举措》等一批政策举措先后出台,聚焦解决企业“急难愁”问题,打通一批贸易进口的断点、堵点。未来,本市还将通过投资促进推介会、重点展会、政企沟通圆桌会议等,跑好政策推送“最后一公里”,帮助企业充分知晓政策、全面弄懂政策、充分用好政策,提高企业感受度。

作者:徐晶卉

摄影:张伊辰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